账号:
密码:
PO18文学 > 穿越历史 > 行不得也哥哥 > 第36节
  “不错,”皇帝瞧着元脩噤若寒蝉的样子,更加得意忘形了,他心头一动,不禁多嘴说了句:“太后很喜欢华浓夫人,想请夫人进宫住几天,寿阳公没有怨言吧?”
  太后在侧殿跟道一说话,手中慢慢翻着一卷佛经,频频点头,全不知道自己被皇帝拉出来做了幌子。
  寿阳公一张脸涨得通红,手指在袖子里微微颤抖了一下,他镇定地开口:“是檀氏的福气,臣明天就送她进宫。”
  “陛下!”梁庆之猛然自蒲团上跳了起来。群臣们正各自想着心事,被他这高亢的呼唤震了震耳膜,都惊讶地抬起头来。
  梁庆之因为激动,一张脸上也焕发着红光,他深深稽首,“华浓夫人檀氏,家伎出身,蛊惑国君,在建康时,就被百姓唾骂,招致南豫州叛乱,建康沦陷——且不说她是臣妇,陛下此举,不仅悖德,更是失智!把这样的不祥之人纳进宫,陛下是要重蹈元氏的覆辙吗?”
  梁庆之一跳出来,皇帝立即便后悔刚才失言了,被他不分青红皂白一通指责,皇帝颜面无存,怒道:“梁庆之,你是失心疯了?朕什么时候说要纳檀氏进宫了?”
  梁庆之涕泗横流,痛心疾首地,“陛下这些日子的作为,已经惹了多少流言蜚语?陛下励精图治,万万不可被女色迷了心窍,作出亡国灭种之举啊。”
  “亡国灭种?!”皇帝听到这四个字,彻底爆发了:“你住嘴!”
  “陛下息怒。”安国公周珣之慢悠悠说了一句,群臣也乱哄哄地加了进来,一面请皇帝息怒,命人将梁庆之架了出去。
  被这么一闹,皇帝什么心情都没有了,冷冷说声:“回宫。”便拂袖而去。
  堂上的群臣、侍卫、随扈们,也都匆忙戴上笼冠,潦草地列成队,簇拥着皇帝的御辇往寺外走去。
  侧殿里,太后正在轻声细语,吟诵佛经,法堂上的闹剧经由宫婢内侍传入诸命妇们的耳中,都是又惊又骇,又觉得好笑。
  太后脸上挂不住,懊恼地嘀咕:“梁庆之这蠢材。”她转而对道一说:“就讲到这儿吧。”
  道一脸色很平静,仿佛没有听到那些窃窃私语。他放下佛经,双掌合十对太后、皇后等人依次施了礼,退出殿外。
  阿松正对着外头乱哄哄的人群发懵,愗华寻了出来,轻轻拉了拉她的手——阿松是元脩的夫人,可愗华却把她当个姊妹。颇同情地觑了阿松一眼,她说:“咱们先悄悄走吧,被她们看见,又要嚼舌头了。”
  “怕什么?我不欠她们的。”阿松乌黑细长的眉毛一扬,挣开了愗华和小怜,繁花倾泻般的裙裾微微飘荡,她转身走进侧殿,在各色目光中,她像初次进宫那样,波光潋滟的眸子在皇后脸上一掠,盈盈拜了拜,“妾改日再进宫向殿下谢恩。”
  皇后脸上带着冷淡的微笑,“夫人不必多礼。”没再多看阿松一眼,她起身出殿,被宫婢内侍们迎上了凤辇。
  殿前的人渐渐散了,阿松慢慢走下台阶,流云倏忽掠过重檐飞阁,沉寂辽远的天空下,她孑然站了一会,见愗华在车上对自己招手,她颔首走了过去。车帘一放,阿松脸上的微笑瞬间消失了。
  愗华不时看阿松一眼——她才十五岁,每逢听到建康城破相关的话题,总是心惊胆战。对阿松的怏怏不乐感同身受,她也黯然地低下了头。
  “为什么没有人爱我啊?”阿松不解地喃喃,“我没有害过谁,为什么他们都要恨我?”
  “我不恨你,阿松,”愗华急急地说,怕人听见似的,她小声在她耳畔道:“你在栖云寺救过我,我都记得。”
  阿松对她勉强一笑——她难受极了,茫然极了,不禁将头依偎在了愗华柔弱的肩头上。最后她闭上微湿的眼,把脸也埋在了愗华的怀里。
  第48章 、双飞西园草(八)
  太后在永宁寺听过一次经后,意犹未尽, 没隔几天, 又传懿旨召道一进宫, 在禁中佛堂讲解佛法。皇帝听后, 暗自地摇头,正在太极殿东堂看奏疏,忽闻一阵环佩轻击,一双皓白的手在额头上缓缓揉了揉, 皇帝放下奏折,回头一看,却有些意外,“是你。”
  来人是皇后。她难得换下了繁琐厚重的深衣,穿了对襟短袄, 曳地长裙,微笑的面容上透着轻灵的娇艳——自永宁寺梁庆之进言后,皇帝嘴里就没有再提过华浓夫人的名字, 皇后似乎心情很好,面对皇帝时, 眸子里多了柔情和依恋。扶着皇帝的肩膀,她劝道:“陛下歇歇吧。”
  皇帝握住她的手, 笑道:“你怎么不去听经?”
  皇后对佛经其实也没什么兴趣, “有别的嫔妃和公主们陪着太后呢。”
  皇帝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。
  皇后伴着他站了会,忽然没头没脑地说:“该给智容选一位驸马了。”
  智容是皇帝的幼妹,因为太后疼爱, 左挑右捡的,到十八岁还没择定婚事。她性子向来有点骄纵放肆,皇帝一听她的名字就头疼了,“这事我管不了,请太后做主吧。”
  皇后欲言又止。
  皇帝最受不了她这样拐弯抹角的样子,直接问道:“怎么说起这个了?”
  皇后摇了摇头,说:“陛下跟我来。”牵着皇帝的手出了殿,一对伉俪,撇下了成群的宫婢侍从,悄然来到佛堂,在门口停了下来,皇后往智容的方向努了努嘴,轻声道,“陛下自己看吧。”
  皇帝满腹疑窦,往智容公主脸上一瞧——她正依偎在太后身侧,一双妙丽的双眸,含情脉脉地定在道一脸上。
  皇帝后宫嫔御众多,对这样的目光再熟悉不过。他脑子轰一声,一阵难以遏制的愤怒,不禁重重拍在门框上。太后惊诧地扭过脸来,见是皇帝,笑道:“这夫妻两个也来了。来人,给陛下看座。”
  皇帝勉强对太后笑了笑,说:“我还忙着。”掉转身回到太极殿,虽没说什么,脸色却微微发沉。
  皇后劝解他道:“不一定做准的事,我也是自己瞎琢磨——女孩儿脸皮薄,陛下别急着责问她。”
  “我知道。”皇帝皱眉拾起了奏疏,过了一会,却不禁自言自语道:“一个出家人——她是被什么迷了心窍吗?”
  皇后却幽幽地轻叹道:“陛下还不是一样……”
  皇帝假装没听懂,捏着皇后的手,若无其事地笑道:“我得空就去和太后商量这事,你放心。”
  谁知还没等皇帝和太后提这事,智容公主先找了来,二话不说,伏地冲皇帝施了大礼,皇帝顿觉不妙,果然智容毫不犹豫地说:“陛下下道旨意,让道一还俗吧。”
  皇帝咬了咬牙,佯做不解地笑道:“你这话我听不懂了。他和尚做得好好的,还俗做什么?”
  智容脸颊透着一点红晕,说:“我想招他做我的驸马。”
  她倒是直接,半点也不遮掩。皇帝震惊之余,只觉得荒唐,“他是什么身份,你是什么身份?你……”
  “他是武安公之子,出身名门,陛下还有什么好挑剔的?”
  皇帝忍着怒气,“他是出家人不提——檀济率军抵抗南征,我朝在彭城死了多少将士?我招他做你的驸马,那些死去的将士在九泉之下如何安息?”
  智容诧异地笑道:“陛下自己绞尽脑汁想要把檀济的养女弄进宫,连她是寿阳公的夫人都不顾——却不许我嫁给檀济的儿子,这是什么道理?”
  皇帝被她一句话呛得难堪极了,登时拉下脸,“朕说不许就是不许。”
  “那我去找太后。”智容不服,拎起裙角,翩然离开了。
  皇帝被她气得够呛,毋庸多想,太后那里听了智容这番胡言乱语,还不知道要惹出多大的风波——皇帝也懒得去掺和了,吩咐了左右不许再放智容进来,他敛了心神,重新看起奏疏。看到一半,他突然阴沉着一张脸,将案头的物事挥开,道:“叫薛纨来。”
  “陛下。”薛纨走了进来。
  皇帝正沉浸在思绪中,闻声瞟了他一眼,攒眉道:“朕要下令禁佛。”
  薛纨意外道:“禁佛?”
  皇帝冷笑一声,将手边的奏疏丢给他,说:“你看看。”
  薛纨双手接过来,草草扫了几眼,原来是河南尹所呈的奏疏,称京畿某寺僧人淫宿妇女,惹出了人命官司,差人去捉拿嫌犯时,又在寺内破获刀枪兵器数样。
  薛纨看奏疏时,皇帝铁青着脸,在案后飞快地踱步,冷声道:“这两年,北地也寺僧浮滥了。这些人年富力强,却不事生产,蠹耗天下。或而借身份之便,走街串巷,引诱良家,大行丧检失德之事,或而结交权宦,互为驱持,诽讪朝廷,祸乱朝纲!朕不能忍!”他疾言厉色冲外面唤了一声,“来人,朕要下诏。”
  通事舍人匆匆上殿,提起笔来,皇帝说道:“自即日起,全国不得新建寺院,旧的寺院尽数废止,寺里僧尼全部捉拿了,年富力强的,或充徭役,或收编入伍,体弱不堪用的,赐予户籍,放归田里,不得再擅自剃度受戒!朝廷官员,若有私下豢养沙门的,一律以隐匿案犯问罪!”
  通事舍人拟好诏书,呈给皇帝,皇帝颔首,对薛纨道:“你这就率人马,今夜从京城开始抄。”
  薛纨称是,与通事舍人先后退了出去。
  下了旨意,皇帝略微出了口恶气,面色缓和了些,问左右道:“去看看太后是不是还在听经。”
  内侍去了一趟,回来称:“太后倦了,在寝殿小憩。”
  皇帝点了点头,“别惊动了太后。”
  “是。”内侍见皇帝余怒未消,有心要替他开解开解,上前低声笑道:“奴方才……看见华浓夫人进宫了。”
  “哦?”皇帝是打消了那个猎艳的念头,此刻听到华浓夫人的名字,不禁皱起眉来,“谁宣进宫的?皇后?”
  “竟然是闾夫人。”
  “闾氏?”皇帝讶道。
  “这个,说来倒也稀奇。”内侍笑道,“奴同闾夫人身边的婢女打听了,原来华浓夫人流落建康之前,在柔然寓居多年,似乎还和闾夫人是旧识。”
  “还有这种事?”皇帝对性烈如火的柔然公主向来只有几分面子情,想到这会她和檀氏满口柔然话,唧唧哝哝的,他登时没了兴致,不耐烦道:“随她吧——以后不必再提起华浓夫人了。”
  那内侍原本是想卖个好,闻言一愣,才道:“是。”
  小皇子阿奴穿得圆滚滚,在榻上蹒跚学步,闾夫人手里拈着孔雀翎羽,用柔然话逗他,“走呀,走呀。”
  阿松望着他们母子两个发怔。
  闾夫人幸灾乐祸道:“听说你在永宁寺丢了好大的脸。”
  阿松矢口否认,“没有,谁说的?”
  闾夫人得意地笑道:“我只是懒得说汉话而已,我可不是聋子和哑巴。”她把翎羽在阿奴鼓鼓的脸颊上轻轻搔着,母子都发出咯咯的笑声。闾夫人瞟一眼阿松,说:“那个梁庆之,肯定是皇后指使的。”
  阿松心不在焉,“你又知道了。”
  “皇后的和气都是装的。”闾夫人笃定地说,“这个女人心肠歹毒得很。”偶一回首,见阿松仍专注瞧着阿奴,闾夫人心生警惕,将阿奴抱进怀里。
  “我能不能抱抱他?”阿松渴望地伸出手。
  “不能。”闾夫人扬起脸冷声道,“须多蜜。”她唤一声柔然婢女,将阿奴交给她。
  阿松眼神黯淡了些。
  闾夫人睥睨着阿松。她看不起她,但整个洛阳,只有阿松能和她说上几句话,她不肯轻易放阿松走,绞尽脑汁地要和她说话,“你们这些女人都想进宫,宫里有什么好的?”
  阿松眼波横斜:“宫里不好,难道柔然好?”
  “当然是柔然好啦。”闾夫人脸上扬起一抹骄傲的微笑,“总有一天我要回柔然的。”
  辞别了闾夫人,阿松出宫上了马车。和赤弟连斗了几句嘴,她心情舒畅了些,可是——她回想着赤弟连抱着阿奴的模样,她的脸亲昵地贴着他的小脸蛋——阿松心里油然生出一阵羡慕。有个疯狂的念头在心里萦绕不散。
  我也想有个孩子……如果我有个孩子,我要全心全意地爱他,他也会全心全意地爱我。阿松默默地想着。
  “停车。”阿松从胡思乱想中清新过来,她喊住了车夫,掀起车帘往外瞧去。
  马车停在铜驼街道边。街的另一侧是永宁寺。塔尖的金铎在萧萧的晚籁中轻轻摇动着,鸣钟香鼎,画壁高堂,静谧无声地沉浸在陌陌红尘中。
  有晚归的游人士子自山门处解下马,同小沙弥道声谢,慢慢骑马走了。小沙弥仍守在门口翘首盼着,见道一踽踽独行地归来,忙施个礼,将他迎回寺去。
  阿松望了许久,一言不发地拎裙跳下马车。小怜寸步不离地跟着她。
  知客僧见阿松衣饰华贵,毕恭毕敬地将她领进大雄宝殿。寺僧们晚课已毕,铜磐的余音还在悠悠地回荡,殿门大开,绚丽的夕照恰好将金灿灿的佛身笼罩在内,迸射出炫目的神光来。
  阿松仰望着佛像沉静的双目——她唾弃过它,憎恶过它,可此刻她凝望着它,因为心底那丝希冀,表情也变得虔诚了。
  “施主。”僧人替她拈了香。
  阿松这才想起自己两手空空。她将金步摇、翡翠钗、明珠耳珰一股脑摘下来放在僧人的托盘上,发髻全无点饰,流云般倾泻在肩头。她跪在蒲团上,仰脸喃喃:“佛祖保佑。”
  “保佑什么?”道一才褪下锦斓袈裟,换上了一袭缁衣。他在槛外看了一会阿松拜伏的背影,抬脚走了进来。
  阿松默默吟诵着,没有答话。
  道一手指拨了拨托盘中精巧华贵的金玉饰物,他有些意外,“你也舍得来布施?”
  “舍得。”阿松不假思索,她睁开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,余晖和佛光交织,在她眸中静静流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