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PO18文学 > 穿越历史 > 行不得也哥哥 > 第54节
  他心情好,修长的眉毛下,一双俊目异常明亮。
  停了片刻,檀道一对薛纨高声道:“薛将军,别忘了今晚之约。”
  薛纨对他点头致意。“你不是盼着我去应酬吗?”他转头对阿松咧嘴一笑,脸色却有些发沉,“我今晚不回去了。檀侍中明日要往豫州去了,得好好给他践行啊。”
  第73章 、相迎不道远(九)
  又是一晌贪欢。
  夏夜的风里带着微醺的醉意, 众人为了给檀道一践行,特地请了女乐。唱的是近来风靡京城的南曲,“粉阵迷魂”、“花妖醉魄”, 酒过三巡,仪态散漫, 各人揽了佳人在怀里窃窃私语。
  薛纨不是今夜的主角,索性安稳坐在角落里, 若有所思地审视着檀道一。
  两年前在建康欢场, 他还显局促, 这会已经游刃有余了。对敬酒的人来者不拒, 白皙清秀的脸上只见薄红,坐姿依旧端正。
  有美人依偎了上来,檀道一含笑摇头, 婉拒的话还没出口, 先有同僚替他摆手了,“檀长史对夫人情有独钟, 从不沾染这些的, 何必惹得人家夫妻不睦?”
  檀道一称谢, 凑过身正对同僚耳语, 忽而那狭长微翘的眼尾一斜, 眸光投在薛纨脸上。
  薛纨知道他刁钻, 忙将冷笑一敛, 敷衍地对他举了举杯。
  “薛将军, ”檀道一走了过来, 按住了薛纨的肩头。一张口,酒气喷在薛纨脸上,手却很稳, 极亮的眸子将薛纨稍一打量,他便笑了,随即不由分说将薛纨拖到人群中,“薛将军送亲回来半年了,怎么也不讲一讲在柔然的英雄事迹?”
  薛纨还不至于被众人炯炯双目一盯,便吓得要慌神。他把玩着耳杯,笑道:“檀长史好奇?”
  “有点好奇。”
  想探他的口风?薛纨暗自一笑,却不肯让檀道一如愿,只望着他喟然叹了一声,“虽然吃了些苦头,也是职责所在,没什么可抱怨的,不过么……”他冲檀道一眨眨眼,有点调侃的,“临走时,公主殿下让我传口信给檀长史,说她很想念你呢!”
  众人碍着智容的身份,不敢发声,只掩着脸闷笑。檀道一被薛纨揶揄,面不改色道:“殿下为了社稷和百姓,背井离乡,远嫁柔然,将军可不要拿她来说笑。”
  “长史说的是。”薛纨回忆了一会,赞道:“漠北广袤,鹰击长空,倒也别有一番风光。”
  檀道一酒杯停在唇边,不知想起了什么,默然微笑。没等到下文,他瞟薛纨一眼,“可汗想必盛情招待了将军?”
  “说来话长,”薛纨道,“等下次和檀长史重聚,再细细说吧。”
  “下次?”檀道一挑着眉呵呵一笑,似有些遗憾,“那不知是几时了。”
  “哦?”薛纨揣摩着他的语气,抿了口酒。
  酒席散时,已经月上中天了,众官们东倒西歪地来告辞,檀道一彬彬有礼地挨个道了谢,等人走光,他一起身,不禁踉跄了一下。
  “长史当心。”薛纨扶了他一把。
  檀道一定睛看了看薛纨,“将军还没走?”
  “我送送长史。”
  檀道一难掩诧异,笑起来,“将军今天缘何这样多情?”
  “长史说笑么?”薛纨观察檀道一神态,也拿不准他是真醉假醉,便没有多说,只顺势起身,二人一前一后出了酒楼。夜深了,暑气散去,沁凉的月光投在空寂的御街上。檀道一轻轻透口气,掸了掸袖子。夜风吹拂着青色的官袍下摆,他有些懒散地站着,目光在长街游移,仿佛在思索下一个去处。
  “长史今晚尽兴吗?”没人了,薛纨倒有了闲聊的兴致。
  “尽兴。”檀道一负手对薛纨笑,“薛将军不尽兴,是有心事?还是惦记着家人呐?”
  薛纨轻哂。这个人,再作态,骨子里仍旧是狭隘偏执。他不想跟檀道一谈论自己仅有的那位“家人”,抬一抬手,薛纨道:“檀长史,走吧。”
  “不必了。”檀道一推开他,脸色骤然冷了,“这点酒,我还不至于就醉了。”
  “慢着。”薛纨按住檀道一的肩膀,两人脸冲脸,薛纨才若无其事地对檀道一笑了笑,“陛下有旨,命檀长史出发前,先进宫去面圣。看这会天也快亮了,长史没醉,就索性跟我进宫去吧。”他说的客气,一手却按在了腰刀上。
  檀道一眸光一闪,身形僵住。他果然没醉,只一瞬,便明白了,冷笑道:“你今晚,是特地来盯着我的。怎么?怕我弃官私逃回建康?”
  “弃官?我看你大概不舍得。”薛纨嗤笑,“不过么,勾结王玄鹤使苦肉计,掩人耳目帮谢氏离京,我倒真怕你这一去不复返了。”
  檀道一思忖了一会,点头道:“我只以为武将坦荡直率,原来你的疑心病比陛下还甚。”不慌不忙地对薛纨拱了拱手,道:“既然如此,将军陪我进宫吧。”上马之后,心思急转,面上却一派平静,松松挽着缰绳,在月色中徜徉。
  在宫门处不过等了须臾,便得闻皇帝传召。二人进御殿,依次拜见了,檀道一余光一扫,见皇帝已经穿戴整齐,坐在了案后,黎明的天色尚且晦暗,煌煌的烛光在人脸上一晃,映照出皇帝隐隐有些阴沉的脸色。
  “行装都收拾好了?”皇帝耐着性子先问了一句。
  “是。”檀道一答道。
  沉默片刻,皇帝按捺住焦躁,缓缓道,“我本想放你去了,可这些日子,每每想起闾氏,总觉得后怕,”而皇后抚着小腹温柔的微笑,更让他如坐针毡,皇帝猛地捶了一下案头,“我一定要问个清楚,否则寝食难安。”
  檀道一猝不及防,眉头极难察觉地一蹙——皇帝要追究闾氏之死,而不是离京的王玄鹤和谢羡——在来路上想好的应答派不上用场,他眼尾将身侧的薛纨一掠,镇定道:“陛下请讲。”
  “闾氏是你杀的吗?”不等檀道一开口,皇帝便冷冷地抢过了话头,“不必否认,皇后身边的那几名侍卫,已经招认了。”
  侍卫隶属薛纨的羽林卫,却是皇后心腹,想必薛纨没少使出狠辣的逼供手段。
  想到今天兴许还有酷刑等着自己,檀道一微微一哂,立即伏身叩首,“请陛下赐臣死罪。”
  闾氏之死,皇帝早有疑心,至此早已深信不疑了,见檀道一承认得干脆,他登时大怒,一掌挥落案头的奏文,“你们这些人,还有没有把朕放在眼里?”
  檀道一仍是那句,“请陛下赐臣死罪。”
  “你先别急着要寻死。”皇帝呵呵一笑,冷厉的眸子盯紧了檀道一,“闾夫人不幸亡故,我已经命使节好生解释给柔然可汗,是病故,怎么柔然可汗倒一口咬定了是死于非命?我倒奇怪了,柔然可汗消息怎么比我还灵通?”
  “臣也不明白。”
  “你不明白?安国公想必明白的。”
  檀道一看皇帝一眼,“臣……”
  “是周珣之指使你杀害闾夫人,又故意走漏风声去柔然的吗?”见檀道一犹豫,答案已经不言而喻,皇帝摆了摆手,看着檀道一的眼里有着淡淡的失望,“我也曾对你寄予厚望……”
  檀道一身子伏得更低,“臣糊涂,请陛下赐臣死罪。”
  一阵令人窒息的寂静。檀道一感觉到皇帝的视线在自己身上,也许他是在认真地考虑,是要他生还是死。忍了几个月,在自己要离京的前一刻……这大概是薛纨对他的戏弄?
  酒意早就退得一干二净,檀道一袖子里悄然握紧了拳,他重重叩了几个头,脸上冷汗夹杂着泪水,“陛下,是臣不智……”一哽咽,话也说不下去了,越发显得羞愧难当。
  “你不是不智,是太聪明了,”皇帝冷笑,“你也知道朕拿这些人没有办法。”
  檀道一不敢答话。
  “当啷”一阵响,皇帝将一柄弯刀丢到了檀道一面前。刀刃上似乎还有残留的血迹,檀道一只一瞥,便闭上了眼。
  “你是用这柄弯刀杀了闾氏,阿奴的母亲的吗?”
  “是。”
  “你知道其他那几名侍卫现在在哪里吗?”
  “臣……”檀道一听懂了皇帝的意思。宿醉后剧烈的头痛一直在冲击着他的神经,他脸色略微泛白,拿起弯刀的手却十分坚定,“谢陛下圣恩。”叩首之后,刀尖抵胸,青色的官服上瞬间绽开了一朵血花。
  “朕还没准你死。”皇帝忽道。
  檀道一猝然睁眼,茫然地看着皇帝。御前持有兵刃是为不敬,他忙放开弯刀,忍着胸口的伤请罪。
  “你不能死,”皇帝沉吟道,“闾夫人已死,才刚息事宁人,朕再降罪于你,恐怕又要惹人猜疑。你仍做无事,去豫州吧,但若是再敢结党营私,犯了我的忌讳,你死罪难逃。”
  檀道一紧咬牙根,努力平复气息,“臣谨记。”
  “记住今天的教训,也记住,朕对你不薄。”皇帝脸色柔和了些,“你退下吧。薛纨,送他出洛阳。”
  皇帝仍是忌惮周珣之,饶了檀道一一命——薛纨无奈之极,也只能答是,和檀道一离宫。
  说是“送”,毋宁说是“押送”,檀道一抵达家门口,对薛纨客气地一抬手:“将军进去稍坐?”
  薛纨婉拒了,檀道一也没和他废话,径直回家。他胸前染血,谢氏看了,吓得花容失色,忙命人去请医官来,檀道一拦住了她,“别声张,去拿药箱来。”
  谢氏心领神会,屏退了奴仆,取来药箱,小心翼翼替檀道一解开衣襟,见那道伤痕颇深,也觉后怕。上药时,目光触及他胸前那个浅浅牙印,谢氏不禁抬眼觑向檀道一。
  檀道一正凝望着墙上挂的玉角弓,唇边还有一抹未退的冷笑,察觉谢氏发怔,他脸色一缓,问道:“怎么?”
  他们结亲半年,琴瑟和鸣,还从来没有磕牙拌嘴的时候,可这会谢氏看着檀道一伤上加伤,莫名有些委屈了,对他勉强一笑,说:“你一直不提,我也不好问……那个娘子,听说叫茹茹的,是带她去豫州呢,还是留在洛阳?”
  檀道一漫不经心,“带她去豫州吧。”见谢氏面色不虞,他在她耳畔低语:“她是周珣之的人。”
  谢氏恍然大悟,微笑着点头,“原来如此。”褪掉檀道一衣裳,替他包裹起伤口。有这半晌,疼痛也麻木了,檀道一舒展双臂,任她幽然的气息在胸怀间萦绕。谢氏内敛,成婚许久了,对着他赤|裸的胸膛,还脸泛红晕,正发怔时,忽听檀道一爆发出一阵大笑。
  谢氏唯恐震裂了伤口,忙按住他胸膛,问道:“郎君?”
  没什么,想到还有江南春景可看,我心里高兴。檀道一满不在乎地拾起衣裳,套在身上,“走吧,”他一起身,精神奕奕,出门和薛纨寒暄两句,等谢氏车马齐备,便拐出巷道。途径西明门,见薛纨似有顾盼之色,檀道一勒马笑道:“是惦记着家人吗?你去说一声吧,我且等一等你。”
  薛纨也不推诿,马头调转,往家疾驰。檀道一专注地看了一会他的去向,又看了看天上的日头。
  不过片刻,薛纨便回来了,一行继续往城外而去。两人也没什么可说的,并肩而行时,都是沉默。檀道一冷不丁道:“和家人都说了什么?”
  薛纨耐心道:“家常话而已。”
  家常话……檀道一扯了扯嘴角,瞥他一眼,“夫人大概又不舍得你了吧?”
  薛纨对他微微一笑,算是默认。
  第74章 、相迎不道远(十)
  虽然新婚, 但薛纨显然没有和阿松调风弄月的闲情逸致,送别了檀道一,他连家门也没进, 径直回了宫城。
  薛家不宽裕,但薛纨也没有薄待元脩的遗孀, 缝补浆洗有粗使的仆妇操持,阿松茕茕孑立, 在门前看了一阵邻家孩童们折柳枝。他们把柳枝充当马鞭, 嘴里呼呼喝喝地跑开了。
  去看看阿奴吧。她想。
  阿奴已经长成一个身体健壮、意志坚定的男孩了, 母亲的缺失并没有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任何阴影。
  阿松把阿奴扶上一匹温驯的小马驹, 见礼部官员进殿去拜见太后。
  当初闾夫人新丧,皇帝为了安抚柔然,许诺要为大皇子封王, 礼部受命办理, 临到头才想起大皇子还没有取名,去询问了皇帝, 皇帝忙着雍州战事, 无暇他顾, 说道:阿奴是太后教养, 请太后抉择。太后年纪大了, 觑着眼将礼部拟定的几个字来回看了几遍, 推开道:“我也不懂这些, 说不上来, 既然是礼部拟定的, 大概都不差……”
  转眼见阿奴凑到面前,太后爱怜地摸了摸他发红的脸颊,笑道:“阿奴看看, 哪个名字好?”
  阿奴不到三岁,哪有主意,伸出小手指,随意戳了戳纸上的墨迹。
  阿松也饶有兴致地瞥了几眼,她虽然捧着诗集苦读过几天,最多也只能算粗通文墨,礼部为皇子拟定的名字,都艰涩难懂,笔画又多,阿松瞧了半晌,见角落里一个骏字,马字旁她是认识的。阿松喜欢马,便悄悄对阿奴指了指骏字。
  阿奴向来和她心意相通,立即坚决地点了点头,宣布道:“这个字好看。”
  太后没有把他的童言童语放在心上,对礼部的人说:“你们定吧,”轻轻推开阿奴,示意宫婢们领他出去,太后才微微皱眉,说道:“阿奴样样都好,我只觉得他性子太鲁莽,有些像他生母,你们好生替他拟一个温良恭谨、安分大度的名字,切忌张扬。他虽然最早封王,但日后也注定了做个臣子,该以忠君事国为要。”想到阿奴的身世,皇帝的轻忽,太后于心不忍,又板了脸,“但也不能太局促,让人因为他的出身而看轻了他。”
  太后谆谆叮嘱,礼部的人愈发没了主意,只能赔笑道:“是,臣再斟酌。”
  才说两句,宫婢走了进来,通禀道:“皇后有事要和辛仪曹商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