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PO18文学 > 游戏竞技 >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>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277节
  商人们想要挑选一个即将步入仕途的女婿,作为投资,将来可以给家族带来诸多好处。
  “我们赛翰林书院,有五人上榜!”
  “我们长安书院,有十三人上榜,有一人,位列文举甲等!”
  长安城各个书院,相互较劲,比拼哪一个书院上榜人数更多,或者上榜率。
  “苍天在上,我们中天阁书院,竟然有二十一人上榜!”
  “一个甲等、三个乙等、八个丙等、九个丁等!”
  中天阁书院的四十多个儒生看到结果,有高兴者,也有沮丧者。
  中天阁书院的上榜率几乎达到了50%!
  不少书院的上榜率只是个位数,甚至有的书院无一人上榜,相比之下,中天阁书院接近一半的学生上榜,堪称奇迹。
  “中天阁书院?怎么从未听说长安城有这么一个书院?”
  “你们书院有多少人?”
  “原本有五十人,不久前的长安之战,有三位同窗战死,还剩四十七人。”
  “四十七人,有二十一人上榜?!”
  “你们书院有多少位教书先生?”
  “只有一位。”
  “一位?!”
  在场所有的士子皆被震撼。
  这个不曾闻名的书院,科举上榜率接近一半,教书先生竟然只有一人,何等逆天!
  “名师出高徒,此书院的教书先生,必定是位大儒,而且是有经世之才的高人,绝非腐儒!”
  “不错,科举要考核经史子集、天文地理、算术法令、货殖农学,一般书院都要好几位教书先生,但中天阁书院只有一个老师,却让一半的门生上榜,此人必定是绝世高人!”
  “此次科举落榜,我定要拜入中天阁书院,进入书院,意味着五成的中举率啊!”
  中天阁书院的奇迹传开,落榜的考生纷纷聚集在中天阁书院门口,门庭若市,竟然有千余人。
  书院不得不关门谢客。
  百人将李显忠带兵前来维持秩序。
  “请先生让我拜入门下吧,弟子愿做牛做马!”
  “弟子愿出白银五十两,修缮书院,只求在先生门下修学!”
  聚集在书院门口的士子吵闹不已,这座书院算是真正的一举成名天下知了。
  中天阁书院的门生昂头挺胸,他们慧眼识人,提前拜入高人门下,不必争破头颅,跻身于书院。
  书院里落榜的士子,还能继续在高人门下接受指点,下一届科举中举的概率也会大大提升。
  书院里被评为甲等的士子代表书院,对聚集在门口的士子说道:“先生闭门谢客,诸位明日再来吧。”
  “哗……”
  在场众人一阵哗然,本来是名利双收的时候,中天阁书院的教书先生,却闭门谢客,令人意想不到。
  “此间书院的教书先生,乃是隐世之高人,我们兴师动众,反而吓到了先生。这不是先生的本意,我们继续这样闹下去,恐怕会让先生不高兴。不如明日再来。”
  “高人不愧是高人啊!”
  “我们明日再来登门造访,无论如何,我也要拜入上榜率五成的中天阁书院,五成上榜率啊!”
  慕名而来的落榜士子们依依不舍离开,如果不是生怕让这里的教书先生反感,说不定已经有人放火,逼迫这里的教书先生出面。
  毕竟,谁也不愿十年寒窗苦读,还没有一个好结果。
  这些士子离开之后,书院这才安静下来。
  “你们这些中举之人,还需戒骄戒傲,仕途漫长,难免会行差踏错。谨记,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”
  “名落孙山之人,也不需忧虑。一次不成,还有下次。为师会一视同仁。”
  教书先生对几十名门生训诫。
  随着中天阁书院半数弟子中举,众多弟子对老师更是视若圣人,将老师的话铭记在心。
  教书先生从盘下长安城这座书院,到让书院一举成名,不到半年时间。
  “好了,为师知道你们想要放纵一番,暂且退下吧。”
  “多谢恩师!”
  弟子们再三拜谢,然后相邀前去酒楼痛饮,不醉不归。
  教书先生没有多说什么。
  人生三大喜之一,金榜题名时。
  人生得意须尽欢。
  曾几何时,他也曾高中进士,名扬天下,从此步入仕途。
  所以他不难理解这些门生的心情。
  百人将李显忠在驱散书院外面的士子之后,来到书院后庭,与此地的教书先生交谈:“先生不趁此机会,招收弟子,壮大流派?”
  教书先生摇头:“我们心学一脉,讲究的是修心。这些人等,只是慕名而来。而且,我只有一人而已,又能教导几人?几十人,已经是极限了。”
  “先生既然已经教出第一批弟子,可由弟子传道。不出数年,将桃李满天下。”
  “他们不得要领。”
  教书先生虽然让差不多一半的弟子科举上榜,却认为他们没有学到自己的思想精髓。
  他的书院,本来核心是陆王心学,然而,经世之学却成为主流,他也很是无奈。
  这就相当于一个厨子,开设酒楼,要做满汉全席,结果做出来的包子畅销,成为了狗不理包子铺。
  此时他大概就是这样的心情。
  中天阁书院的奇迹传入长安城宫殿。
  从河洛来到长安担任主考官的范仲淹在汇报了洛州发生的事情之后,谈及长安城的趣闻:“臣在长安市井之间听说,长安城内有一间小型书院,只有四十七个士子,却有二十一人上榜,其中一个甲等、三个乙等、八个丙等、九个丁等。”
  “哦?”
  张华听说长安城内还有这么一间书院,也是惊异。
  这间书院的中举率高到吓人。
  如果不是担任文举主考官的是谢安、韩非、姚崇三人,张华甚至会认为有人舞弊。
  谢安、姚崇还有可能照顾世家之人,但韩非执掌律法,而且偏向于秦律,动不动就连坐,铁面无私,谢安、姚崇不可能因此得罪韩非。
  “文举甲等之人前来殿试时,令各个书院的院长一同前来,我要看看这个中天阁书院的院长,到底是何方神圣。”
  张华对此事产生了兴趣。
  只有四十多人的破落书院,竟然有将近一半人上榜,如果说院长是个普通人,打死张华都不信。
  “关东之地,努尔哈赤与曹操互相攻伐,赤地千里,主公若是要取荥阳、汴州等地,可能明年是最好的机会。”
  范仲淹提醒张华有关虎牢关以东的局势。
  在虎牢关以东,诸侯林立,努尔哈赤、曹操只是两股大势力,除此以外,还有其他势力盘踞。
  张华如果不插手关东,一旦关东诞生霸主,那么以关东的人力物力,说不定还要超过关中。
  广义上的关东,包括中原、山东、河北、燕云、淮南等地,面积和人口,远超关中。
  迄今为止,张华的重点放在经营关中。
  如今,关中只差陈仓便可以统一,张华又拿下了半个河东,作为关中的藩篱,有更多的战略空间。
  “只要拿下陈仓,将刘邦压制在汉中,便有余力插手关东。”
  张华也忌惮努尔哈赤、曹操壮大,如果能插手干预关东群雄,操纵局势,也是不错。
  有虎牢关在手,即使干预关东失败,张华也不会丧失基本盘。
  范仲淹在洛州种田一年有余,物产丰盈,谷物堆满粮仓,张华插手关中的粮食也有了。
  至于募兵,一个冬天,足以在洛州爆兵。
  有钱、有粮、有人,就不缺少兵马。
  “我会尽快考虑插手关东之事。希文你在返回洛州之前,且与我同观殿试。”
  “是。”
  范仲淹被张华任命为洛州刺史,主管洛州多时,可谓是对范仲淹信任有加,才会委以重任。
  范仲淹也珍惜这样的机会,尽忠尽职。
  张华的殿试,优先接见武举十六人,然后是文举三十二人。
  文举取用的官吏更多,至于武举,因为军队更加看重军功,取用人数相对较少。
  “天命大将军有令,中天阁书院位列文举甲等的赵半城,与其老师,需要同时前来殿试。”
  许褚带着一队禁卫军,前来偏僻的中天阁书院宣读张华的诏令。
  “我也要前去?”
  书院的教书先生听说张华要召见他,不由一愣。
  随即,他明白过来,想必是这次书院的成绩辉煌,以至于张华也听说了自己的书院。
  “这一回,恐怕还是要卷入纷争了。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……”
  书院的教书先生还是被此地的领主张华发觉。
  十六个中举的武人,奉命来到长安城校场的比武台。
  这些人都是将才。
  张华带着一群武将前来考核这群武人。
  乱世,兵家第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