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PO18文学 > 游戏竞技 >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>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748节
  邓艾、曹刿围住冀县,也不接受公子扶苏等人投降,让公子扶苏等人不禁郁闷。
  邓艾、曹刿围而不攻,又不接受他们投降,到底想要做什么?难道要屠城?
  商鞅、范睢只要多次催促邓艾,要求投降。
  邓艾、曹刿就是不许投降……
  另外一边,张华的兵马清扫战场完毕,然后兴兵前去冀县。
  途中,李白带着一人前来求见。
  李白是张华在作战不利时,用于刺杀秦王政的伏笔。
  不过既然能够在街亭大战,正面击败秦王政,就不必使用刺杀这样的下策。
  要是真的刺杀了秦王政,说不定会引来秦国众将的仇恨。
  这是不得已的情况下,这才会动用的手段。
  张华还是过于稳健了。
  “这是何人?”
  张华召见加入锦衣卫的李白,李白身边带着一个伤痕累累的刺客前来,许褚、杨妙真都警惕地盯着这个刺客。
  万一对方突然对张华出手,那么后果不堪设想。
  不久前,春秋战国四大传奇刺客之一的吴国刺客专诸,险些成功刺杀张华,好在吕玲绮挨了一剑,让专诸刺中的位置偏移,否则以专诸一剑封喉的剑术,绝不会失手。
  如果李白带来的刺客出手,那么许褚、杨妙真会第一时间将其制服。
  李白对那人说道:“你自己说吧。”
  刺客说道:“在下卫国人荆轲。”
  “你是荆轲?!”
  张华大吃一惊。
  他还真没想到,街亭大战,居然引出了两个刺客,一个是吴国专诸,另一個是卫国荆轲!
  虽然卫国是战国时期的小国,但卫国诞生了不少人才,吴起、李悝、商鞅、吕不韦、荆轲……
  荆轲大概述说了一下自己的经历。这几年,荆轲一直在设法刺杀秦王政,完成对燕太子丹的承诺,终于在街亭之战,找到了秦王政虚弱,防备松懈之时,进行刺杀。
  秦王政还是有些武力的,如果秦王政没有耗尽体力,荆轲还有失败的可能。
  “秦王政还活着。”
  “秦王政居然没死!”
  荆轲听说秦王政还活着,大惊失色。
  他经过了精确的计算,以荆轲的武力,在秦王政没有防备的时候进行刺杀,秦王政绝不可能活命。
  “方士徐福,使用秘术,保住了秦王政的性命。现在秦王政已经沦为阶下之囚,而燕太子丹也不知所踪,你没有必要继续刺杀秦王政了,因为你已经兑现了承诺。”
  张华不愿让荆轲杀了秦王政,否则会惹怒秦国众人。
  荆轲沉默良久,最终叹息道:“秦王政有大气运,所以才能屡次脱身。”
  “荆轲,既然燕太子丹下落不明,不如你暂且在锦衣卫效力,有个差事,将来遇到燕太子丹,再看去留。”
  张华知道荆轲是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,另一个刺客专诸已经死于虎卫营的乱刀之下,张华想要招揽荆轲,为己所用。
  锦衣卫正缺少一批不怕死的刺客,敢于刺杀当时天下间第一强国的国君的荆轲,绝对是不怕死的侠士。
  李白在一旁劝说道:“荆轲,既然大仇得报,此事了结,在找到燕太子之前,不妨同意。如果不是夏王出兵攻打秦国,那么你也未必有这个机会。”
  荆轲沉思,终于答道:“正好在下没有其他安排,如国君不嫌弃在下,在下可以出仕。”
  荆轲并不淡泊名利,只是需要遇到伯乐,才会效死。
  而燕太子丹正是荆轲的伯乐。
  第六百二十七章 传国玉玺
  冀县城外,十里之亭,公子扶苏与商鞅、范睢等大臣,捧着玉玺、兵符等象征着秦国权力的信物,与秦国的一群文武大臣,迎接到来的夏国大军。
  夏国大军挟胜利之势而来,秦国最后三郡,天水、陇西、武都,望风而降,传檄而定。
  最强势的两个秦王,秦王政和秦武王兵败被擒,公子扶苏又没有什么野心,所以街亭一败,秦国直接崩溃。
  邓艾、曹刿死活不愿接受公子扶苏、商鞅、范睢等人投降,直到张华率领在街亭决战的夏军主力抵达冀县,邓艾、曹刿带兵与张华汇合,将灭国之功,让给了张华。
  张华倒有些意外。
  在张华看来,邓艾是一个比较骄傲和贪功的人,居然忍住了平推冀县的功劳,耐心等到自己前来,着实不容易。
  “士载、曹刿,你们二人,虽然没有参与街亭之战,但你们二人率领2万精兵,从陈仓出发,沿着渭水,逆流而上,穿过秦岭,披荆斩棘,袭取天水若干城邑,动摇秦国人心,立下大功。我会令人记下你们的功劳,论功行赏,必定不会少了你们二人。”
  张华很满意邓艾、曹刿的表现。
  也就邓艾,可以带兵在秦岭快速穿行,翻山越岭,不在话下。
  这次邓艾、曹刿如此识趣,张华自然不会亏待他们。
  “多谢主公。”
  邓艾向曹刿投以感激的眼神。。
  还是曹刿会玩,虽然失去了接受秦国投降的功劳,但这样一来,张华肯定会设法补偿他们,凭借参与灭亡秦国,吞并凉州的功劳,只要将来不犯大错误,封侯是肯定的。
  街亭大战太过惨烈,直接参与街亭大战的武将,就没有一个人没有受伤。
  要是邓艾、曹刿不费吹灰之力,接受公子扶苏投降,那么其他武将估计会恨不得胖揍邓艾、曹刿一顿。
  公子扶苏跪在前方,捧着玉玺、兵符,张华翻身下马,接过秦国的玉玺,兵符。
  “秦国的传国玺!”
  张华看到玉玺方圆四寸,上纽交五龙,正面刻有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八个虫鸟篆字,内心一惊,双手一颤。
  玉玺很小,但其意义却极其重大!
  据传,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,一说用蓝田玉,一说用和氏璧,镌刻成为传国玺,为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,秦始皇打算将帝国传至秦二世,秦二世传至秦三世,一直到万世,无穷无尽。
  西汉末年,传国玺因为王莽之乱,崩了一角。
  再后来,传国玺在各个朝代时隐时现,至于是不是真品,那就不为人知了。
  而张华得到的传国玺,是经过秦人认证的正品!
  没有人比蒙恬、蒙毅这些秦国武将,更加熟悉传国玉玺!
  有了传国玉玺,即能以正统自居。
  最让张华诧异的是,他居然看到了传国玉玺的属性!
  这居然是一件宝物!
  【宝物】:传国玉玺
  【效果】:持有此玺者,正统地位得到世人认可,势力的文臣武将,将士平民,忠诚度上升。拥有此玺镇压国运,领地内可以诞生更多人才,使得国祚永存。
  【来历】: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。
  “嘶……”
  张华看到传国玉玺这一件宝物的属性,更是吃惊。
  名将或许有衰老凋零的时候,但有了传国玉玺,领地内,世世代代都能诞生名将!
  这是一件镇国神器啊!
  仅仅是领地内诞生更多人才这一效果,就能保佑华夏国祚永存,人杰地灵!
  “公子扶苏,起身,我们早在河洛之是,曾经结盟,不料今日反目成仇,实乃情非得已。”
  张华扶起公子扶苏,安抚在秦国素有名望的扶苏。
  扶苏也无奈,他可以作为治世的君王,但在乱世,不如秦王政和秦武王强硬,难有作为,所以一直随波逐流。
  扶苏叹道:“还请大王不要杀我父王。”
  “你且放心,我不会动他。”
  “多谢大王。”
  扶苏只求保住秦王政的性命即可。
  “商鞅、范睢,还有……张仪。”
  张华扫视在场的秦国众人,这些都是名动一时的大人物,战国后期,秦国独霸天下,他们也有一份功劳。
  商鞅变法,范睢远交近攻,张仪合纵连横,三人的智力都超过了90。
  “商鞅,昔日你在关中辅佐秦孝公,现在终于得到你了,可否愿为我效力?”
  “大王有令,岂敢不出仕?”
  商鞅很痛快就答应下来。
  商鞅变法的结果也很悲壮,商鞅最终被秦国贵族污蔑造反,被秦惠王派兵杀死,尸首车裂。
  商鞅因为知道了后来发生的事情,所以商鞅对大秦的忠诚度,没有那么高。
  至于纵横家范睢、张仪,认为秦国灭亡,投靠其他王国,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。
  春秋战国,众人都认为自己是周天子的臣民,投靠哪一個王国,都无所谓。
  春秋战国有一个现象,门客对家主的忠诚度,比门客对国君的忠诚度还高。
  邓艾、曹刿在攻克上邽城时,还活捉了秦国内史腾。
  内史腾是灭亡韩国的武将,也有一些能力。
  秦国臣服,张华顺利带兵进入冀县。
  秦王政、秦武王被提前押送到长安城,被张华派人控制起来,以免继续与秦国将士叛乱。
  张华带着俘虏的秦国武将进城,城内百姓,多数是老幼妇孺,至于秦国青壮,多数死于连年征战,街亭大战,又死伤几十万青壮,国力大损,各座城邑,人心不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