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PO18文学 > 玄幻奇幻 > 全真小道童开局 > 第318节
  原因很简单,便是因为朱儁把他从等死的状态中,给解救出来,仅此一点,便可以让刘宠毫不顾忌的相信朱儁。
  更别说,朱儁还带来了五万大军。
  听说,是朝廷新编出来的一个指挥单位。
  和当初北军五校类似,平时人数仅有七百,一到战时,便可扩充到数万。
  而新编的卫,一卫便有一万多人,需要时,可扩充成五万多人,却是不怎么影响战斗力,必要时,可扩充到十万人。
  不过如此一来,战斗力会出现一定的下滑。
  所以一般一个卫出征,都是五万人左右。
  刘宠也算是行家,一看朱儁带来的大军装备水平,便知道,长安朝廷,看样子,真的是从混乱中走了出来。
  别说曹操不信,就是刘宠也不信。
  只不过刘宠,除了相信,别无他选。
  曹操此时是整个人都不好了。
  “诸位,真是……真是给了曹某,好大的惊喜啊,此番就此别过,既然是车骑将军前来,那此事暂且作罢,某先回去,静候朝廷旨意,如何?”
  “自无不可,孟德请便!”
  曹操拨马回转,心乱如麻。
  他不怕丘志清携天子……不,是奉天子讨不臣。
  他就怕现在这种情况,看样子,他这是把自己卖给朝廷了。
  朝廷改革的事情,虽然没有宣扬,不过诸侯之间,该知道的,差不多都知道了,开始大家还以为,只是出现了又一个董卓王允一般人物。
  只是利用政事堂,达到控制朝堂的目的。
  没想到,现在看来,貌似和他们想的,不太一样。
  怎么?难道连朱儁,皇甫嵩这等人物,都为他效力不成?
 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  只能说,皇甫嵩的人品,太过坚挺,曹操等人,宁愿相信丘志清把自己卖给了朝廷,也不相信皇甫嵩等人,会为他效力。
  以他们的固有思维,肯定是其中一方,向另一方投诚了。
  可他们怎么也不想想到的是,双方都没有向谁投诚。
  丘志清把自己和长安朝廷的对立关系,稍微转了一下。
  变成了以丘志清五人为代表的群臣,与君权之间的对立。
  本着不想打便加入的原则,丘志清加入了皇甫嵩他们,融入大汉朝廷,又将大汉朝廷君臣给对立起来。
  将自己与群臣的矛盾,变成次要矛盾。
  其中,他甚至都没怎么出声。
  在刘虞等人,知道他来真的之后,便帮他把事情给办妥了。
  初平二年(第二十五年)的中秋节,不得不说,是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中秋节。
  相信后世会如此记载:是日,未央宫,冀州,兖州,同时设宴,会猎天下!
  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势流转
  对于未央宫中的饮宴,刘协并无任何兴趣。
  在他眼中,这就好比,人家抢了本该属于他的东西,却又拿出来,当着他的面炫耀一般令人讨厌。
  简直不知所谓!
  如果有的选的话……
  如果是丘志清,他会明确的告诉刘协,他可以拒绝。
  可是这个人是刘虞,他只会告诉刘协,“陛下要在臣子们面前多走动才是,不可寒了这些大汉忠良的心才是。”
  大汉忠良的心有没有寒,丘志清不知道。
  不过他刘虞的心,那是哇凉哇凉的。
  略过中秋夜宴不谈,第二天,城门尉上报,说是有人偷了宫中财物打算逃跑。
  原本这个事情,并不算什么大事。
  可是当时的刑部负责人,是士孙瑞。
  此人是当初诛杀董卓的同谋之一,躲过了李傕等人的清算,也算是大汉的忠臣,因此,对于偷窃宫中财物,真是零容忍。
  且觉得政事堂有些不负责,怎么能让这些人携带宫中财物出宫?
  而且偷盗宫中财物之人,还是陛下的贴身内侍。
  丘志清第一时间便感觉不太对了,看着侃侃而谈的士孙瑞。
  丘志清若不是确定他不是那种人,还真以为,这厮在演戏。
  那其中的东西,可以说是杂乱无章,不过丘志清还是能看出,其中的一些门道的,其中一些,组合起来,便是一种传讯工具。
  当然了,不是手机,和发短信差不多。
  丘志清能看出来,作为老牌世家的几人,自然也有类似的东西。
  小皇帝以为隐蔽的东西,在他们这群老狐狸看来,简直就是明晃晃。
  士孙瑞之前没留意,只关注了几个值钱的,现在看到刘虞的摆放,心下当时就有些突突了。
  此刻,刘虞心中。正在天人交战,他既希望,这真的是一场内侍搞出来的乌龙,又怕漏掉什么重要信息,导致大汉倾颓。
  毕竟,皇帝的一言一行,有时候,都是关乎国本的大事,马虎不得。
  思虑再三,刘虞还是动手了。
  在众人或惊讶,或平静的表情中,刘虞快速将几样物品,按一定顺序摆放,而后猛然一掌挥出,一道真气灌注其中。
  原本毫不相关的几件物事,快速蠕动。
  不多时,一道道文字,便呈现在半空中。
  原本正在侃侃而谈的士孙瑞,一时间竟然不知如何开口。
  而跪在下方的小内侍,此时已是面色煞白,瘫坐在地。
  士孙瑞预感到,自己怕是坏了小皇帝的什么大事,心中已是有些愧疚,不过这愧疚,也仅仅是一瞬间的事情。
  看到文字内容,他只觉得,一片忠心,终究错付了。
  其上通篇都是对当今朝臣的控诉,以及对他们的恨意。
  就连丘志清看了,都觉得咋舌。
  没想到,在刘协看来,他们比董卓还可恶百倍。
  皇甫嵩倒是面色如常,人生起起落落落……他已是习以为常,看开了。
  刘虞和黄琬就不一样了,他们俩可是自始至终,都把自己当做大汉忠臣,当下形式,也只是因为陛下年幼,这才联合执政。
  在他们心中,陛下迟早是要亲政的。
  他们便如同当初的太后,以及外戚执政一般。
  哪知道,在刘协心中,竟然是这般看待他们。
  窃国乱贼,诛九族亦不足以抵其罪……
  政事堂中,此时政事堂五人,加上六部尚书,御史台,诸位在京的卫将军都在,士孙瑞本来是想借此机会,整顿一番宫中。
  给陛下一个良好的环境,这才以刑部尚书的身份,要求召开政事堂会议。
  不同于常朝,这是一个小型会议,参加的也只有各部首脑。
  此刻脸色最难看的,莫过于礼部尚书王允了。
  他是真的,整个人都不好了。
  好你个刘协,老夫为了帮你,差点连一家老小的命都搭上了,没想到,真是……最是无情帝王家,伴君如伴虎啊。
  当今天下,可没有什么君要臣死,臣不得不死这种逻辑。
  毕竟公羊盛行的年代,还没过去多久。
  而今也只是一个过渡期而已。
  虽然大多世家子弟,都有自家传承,可多数也是信奉:君之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;君之视臣如犬马,则臣视君如国人;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
  是不是跟后世的打工人很像?
  宋朝之前,大家就是这么个观念。
  所以读书人卖老板,换老大,那是常有的事。
  如此,才突出那些忠臣,尤为可贵。
  而今的情况便是如此,当他们发现刘协这个老大不靠谱之时……
  “此事……就此作罢,时间也不早了,诸位衙署之中,应当有不少政务积压,还是速速解决为好,莫要坏了政事……”
  丘志清不会在这种事情上,多说什么。
  要说诛九族之类的,在座的诸位,包括站着的那位。
  都应该比他更有危感才对。
  只能说,十四岁的小孩,不管他如何表现的成熟,正在长身体的时候,多多少少,也会再长出一些反骨来,不足为奇。
  倒是士孙瑞,王允,杨彪等人。
  对这种事情,比较上心。
  诛九族啊,好可怕!
  他们这种郡望,每家动辄成百上千人,随便杀一家,都是血流成河的大事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