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PO18文学 > 穿越历史 > 君为依(重生) > 第95节
  见他神色如常,徐瑞忍不住道:“江国舅不着急?”
  “我?”江与辰诧异地望他一眼。“我有什么好着急的。”
  徐瑞大为不解,暗忖难道自己从前都看错了,江国舅其实并不喜欢逸儿?
  “江国舅觉得逸儿妹妹如何?”
  “她很好。聪慧机敏,做事果断,紧要关头拿得定主意,这样的女子,满京里也找不出几个。”
  徐瑞忙道:“既然如此,江国舅为何不着急?”
  江与辰笑了笑,迈开步子往前走:“徐先生多半是想问我,是不是喜欢如逸吧。”
  徐瑞赶紧跟上去,急急道:“那你喜欢吗?”
  “喜欢,恐怕不止喜欢。”江与辰微微低头。“听见她要嫁给别人,我感觉这世上什么都没意思了,恨不得连夜去方家把她抢走。”
  徐瑞心头一惊:“江国舅,这可使不得!”
  “我也就是说说,徐先生莫慌。”江与辰抬头一笑,眼底却并无苦涩。
  不知怎的,徐瑞反倒着急起来:“江国舅,杜家那位是个庶子,将来并不能入朝局。逸儿妹妹如此人物,怎能嫁给他平庸一生?再者说,若是他回山南去,只怕逸儿妹妹也得跟着离京。何家的事,梁王的事,怎么办?”
  江与辰顿住脚步,转头望着他:“徐先生,如逸自然是不能嫁的。”
  听他话里有话,但又不说全乎,徐瑞不知他心里在打什么主意,凛然道:“若是江国舅不好出面,小可愿为你出个主意,让方杜两家做不成亲。”
  江与辰抱着手笑道:“徐先生,若是这话被杜四公子听了去,只怕他要连夜上门,找你麻烦。”
  “难道我还怕他!”徐瑞一脸的不在乎。
  江与辰四下望了望,压低声音:“你不怕他,可梁王你总要忌惮三分吧。”
  “梁王?!”徐瑞震惊不小,赶紧把江与辰拉到附近的僻巷里。“你的意思是,那杜四公子和梁王联手了?难道杜家也……”
  “杜家并不曾投靠梁王。”
  江与辰把两日前在清浊河边听到的话,尽数说出,徐瑞听得脖子上青筋暴起,许久才冷笑道:“好你个杜迁,为了一介女校书,居然敢拿逸儿妹妹的亲事给自己铺路。如此之人,实在可恨!”
  他一把扯住江与辰:“江国舅,事不宜迟,我们赶紧告诉少将军他们去!”
  江与辰却镇定自若,反手拉住他,不让他离开:“徐先生一向稳当,怎么如今反倒急昏了头?这件事说小能小,说大也能闹得满京皆知。若是现下就告诉方家,左右不过是去杜家闹一场。梁王那边,指不定会如何拿这件事做文章,传风言。”
  徐瑞有些明白过来:“江国舅的意思是?”
  “自然是要让城中的公子贵女,亲眼见上一遭,才不至于被风言风语糊弄了去。”
  “亲眼所见……”徐瑞喃喃道。“不如请顾娘子在家中摆一回花宴……”
  “何必如此麻烦。”江与辰打断他的话。“你我如今高中三甲,不正有一个由头么。”
  徐瑞恍然大悟:“正是正是!我真是糊涂了,只想着设宴乃家中大娘子的活,倒忘了这个现成的借口。”
  江与辰闲闲道:“徐先生,还有三日就要进宫面圣,点出三甲之名,你可得好好准备,我还等着你拿个状元回来,给我江家长长脸面。到时候设起宴席来,定是风光无限。”
  说罢,他走出僻巷,步子轻快地往家中去。徐瑞站在原地,见他的身影消失在街口,心中不由地甚是感慨。
  他本以为,江国舅听说杜家要同方家结亲,定要大闹一场,却没想到,江国舅如今变得这般沉稳,眼看杜家的人不住地往方家跑,他也能沉住气,半点不慌。
  “江国舅,还真是不一样了……”
  徐瑞望着江与辰离开的方向,喃喃几句,很快走出巷子,回家报喜。
  两人高中三甲的消息,午后便传到了方家,方如逸又惊又喜,连声催着余照给他们都备下厚礼,赶在日落前送去江府和徐家。
  徐瑞能上三甲,方如逸心中多少是有数的,他本就才高,只是徐家在京中不过小门小户,他没什么机会去世家的花宴、诗社上露脸,一身的学问不为人知罢了。
  只是江与辰这回也登了三甲,却让她甚是意外。
  她从未见江与辰摸过书册,之前听魏临说他在苦读,只当他是临时抱些佛教,不至于进了科场,一个字都写不出来。
  如今想想,只怕江与辰的才学是深不可测,就算平日里不用功也无妨。
  看来他的能耐,竟是被“浪荡”的名头给蒙住了。
  方如逸心里又是欢喜,又是感慨,从前对江与辰的喜欢,眼下却也消散了泰半。
  她不是那等沉溺情爱,若是不得,便要死要活,弃家人于不顾的女子。人活一世,甚是艰难,岂有为了一场握不住的风花雪月,断送前程的道理。
  既然对方无意,那便做一辈子的知交好友,心中也满足了。
  方如逸在欢喜里过了两日,第三日午后,宫中传出喜报,徐瑞得中状元,江与辰则是探花郎。
  她又高兴了一场,催着余照再送一份礼去,可没等贺礼备齐,魏临却先携了一张邀帖,来登方家的门。
  “方姑娘,公子说他高中一回不容易,多亏那时你推荐徐先生给他当塾师,这才榜上有名。所以,他准备三日后在家中设宴一场,请你吃席,顺便也当着京中那些公子姑娘们的面,好好谢一谢徐先生。”
  方如逸从魏临手中接过邀帖,展开一看,果然是一场谢师宴,只是所请之人的名字上,却还有杜迁。
  她甚是惊讶:“江国舅也想请杜公子过来?可我从不知他们二人有什么交情。”
  魏临笑道:“方姑娘马上就要和杜家结亲了,请杜公子一同上门,是公子觉得你们平日里没什么由头相见,趁此机会见上一面。”
  方如逸垂下眉眼:“原来是这样,难为江国舅想得周到。魏临,多谢你亲自送邀帖过来,三日后,我们一定登门恭贺。”
  魏临很快离开,余照心里却甚是别扭。
  自打那日,她得知杜迁要和自家姑娘定亲,她没有一日是安睡的。
  她和魏临都觉得,方如逸和江与辰对彼此都有意,早晚会捅破窗户纸,做成亲事,谁料却被杜迁横插一脚。
  她本就觉得江与辰并非什么浪荡子,而是一个能托付终身的良人,今日魏临送邀帖来,江与辰又大气地邀杜迁一同上门……
  余照脑中一阵胡思乱想,一杯茶半晌都没斟好,方如逸看在眼里,笑道:“照儿这是怎么了?莫不是觉得魏临这几日不大来我们家,好不容易过来一趟,说不了两句话,又匆匆要走,你心里思念得紧?”
  “姑娘做什么打趣奴婢。”余照又是一叹。“姑娘,你就真愿意和杜公子成亲?”
  方如逸收敛笑意,从五斗柜里取来一本账簿,慢慢地翻:“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,杜公子对我很好,我在大牢的时候,也多蒙他照顾。他父亲身居高位,有所依靠,但他又不能入朝局,定然不会阻止我做生意。于我而言,是个良配。”
  余照忙道:“姑娘说了这么多,但奴婢听着,你字字句句里都没有对杜公子半点喜欢的意思。”
  方如逸仍旧低头看那账簿,神色淡然: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嫁自己喜欢的人,杜迁适合我,这就够了。”
  “可是姑娘……”
  “好了。”方如逸抬起头。“我们方家和杜家的亲事已经过了明路,眼下只等案子了结,便要定亲。什么喜欢不喜欢的话,你以后可不许再说了。”
  余照犹豫片刻,只得忍下那句到了嘴边的话:“奴婢记住了。”
  是日黄昏,方如逸命人给杜迁送去消息,他虽惊讶,但也愿意一同登门。
  转眼到了三日后,方家的马车停在江府门前时,杜迁已然站在附近。他似乎到了许久,但却并不曾进去,而是在拜访之人停车的阔地边,专等着方如逸来。
  方如逸掀开帘子,从车上下来,杜迁忙伸手扶她,口中笑道:“逸儿,若不是沾你的光,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,有朝一日还能登上江首辅家的门。”
  “说起来,我与江国舅是意外相识,那会我根本不知他就是当朝国舅,只当他是个富家公子。”
  “看来江国舅平日里是个随性惯了的。”
  方如逸低头一笑:“是啊,他从不摆什么皇亲国戚的架子。”
  杜迁和她一同往门口去,进了门,便有小厮在前头引路,直把他们领到正堂上,才告辞离开。
  今日是男女同席,未出阁的姑娘们在右,未娶妻的公子们在左,中间并不曾有帘子隔着,倒也随了江与辰厌弃俗礼的性子。
  方如逸打眼一瞧,见不少姑娘正红着脸同心仪的公子搭话,虽说有几个是她认识的,可男女同席向来难得,姑娘公子们正指着这会还没开席,说两句亲近之语,她便不愿上前去,夹在他们中间说些没滋味的闲话。
  杜迁去寻相熟的公子说话,她便往堂内走去,想寻张椅子坐着吃茶,余照却悄悄拉了拉她:“姑娘你看,陈织吟也来了,还有何龄。”
  --------------------
  第120章 迷药
  ======================
  方如逸甚是惊讶,忙回身一看,果然见到陈织吟站在堂外左侧的假山石边,而何龄却在右侧的梨树下,两人各据一边,颇有些分庭抗礼的意思。
  余照气鼓鼓道:“江国舅也真是的,明明知道姑娘和陈织吟还有那何龄不对付,做什么请她们两个过来!”
  方如逸心中也是疑惑,今日说好了是谢师宴,总要风风光光地办才是。自己和江与辰是故交好友,自然不会为了陈织吟与何龄,在大庭广众之下驳他的面子。
  可她们俩本就与江家无甚交情,此刻相见,难道不怕大闹起来?这对江家又有什么好处?
  方如逸一时间想不明白江与辰的用意,小声对余照道:“江国舅做事虽然叫人捉摸不透,可一向是有些道理的。他多半是查出了什么,故意安排她们相见罢。我们且看着,莫要搅和进去。”
  余照应了一声,准备跟着方如逸去里间坐坐,不去院子里惹眼。可没等她们两人转身,陈织吟便望了过来,高声道:“哟,这不是方姑娘么,今日怎的也来江府吃席了?”
  方如逸没有出正堂的意思,只遥遥站在门内,纳头一福:“问陈姑娘安好。”
  陈织吟昂头斜觑着她,一派的傲然:“方姑娘,梁王已与我家定亲,再有十日,我便要嫁过去。你见了我,站得那么远,不到跟前见礼也就罢了,却又唤我‘陈姑娘’,你们方家就是这么叫你礼数的?”
  这时,院内堂上的公子小姐们都转头过来,满眼里都是看好戏的兴奋,只是刚才还在院中的杜迁,此刻不知去了何处。
  方如逸心知陈织吟是打定主意要为难自己,只好从门内出来,缓步走到她面前,低头一福:“问梁王妃安好。”
  陈织吟脸上闪过一丝惊讶,似乎没想到她竟然这般乖顺,霎时间笑得眉眼泛花:“方姑娘,你在京中住了三年,看来也算是学了不少东西,把你从前那副没见识又不知礼的脾性改了不少,知道怎么低头做人了。”
  一番话夹枪带棒,可方如逸却并不气恼,反倒笑得和善:“梁王妃说得是,京中遍地是贵家高门,我一个小女子,怎可随意放肆。”
  陈织吟听得浑身舒畅,正要再讥讽她几句,长长威风,立在对面的何龄却忽然走过来:“陈姑娘好心急呀,梁王府的门都还没进,就逼着旁人喊起‘梁王妃’来了。”
  陈织吟一下变了脸色:“这可是方姑娘自己喊的,我何曾逼她!”
  她目光凌厉,四下一扫,对围在一旁的众人道:“你们可听见我逼方姑娘了?”
  看热闹的自然不嫌事大,也不愿揽事上身,纷纷摇头,口中直说“不曾”。
  陈织吟得意起来:“何姑娘,我知道你爱慕王爷,从前方姑娘与王爷定亲时,你便是这般阴阳怪气,讥讽于她。现如今又换了我做梁王妃,你心里气不过,也是有的。”
  她瞥了何龄一眼,满是嫌弃:“方姑娘是个好欺负的,可我却不是。何姑娘,提醒你一句,今日是在江首辅的府上,你一个商户女,能来此处是江国舅开恩。你不知低头同我们陪笑,反倒张口便说官宦人家的不是,怎么,难道你还想闹上天不成?”
  何龄平生最恨别人说她是“商户女”,陈织吟本就存了踩她到底的心思,开口闭口,自然专挑痛处。
  可就在众人以为何龄定会狠狠反击之时,她却一派亲切和善,点头不绝:“梁王妃说得是,是我僭越了。”
  她转身,随意招来一个捧着托盘,给众人奉酒的下人,提起一杯酒,仰头喝尽,又拿起一盏,送到陈织吟面前:“民女不知礼数,幸得梁王妃教导,刚才我已自罚了,还请梁王妃宽恕。”
  陈织吟大为惊讶,可一想到从前都要嫁给梁王的女子,此刻对自己俯首称臣,心中极为痛快,脸上现出浓浓的笑意。
  她正要拿过酒来,可右手却下意识地护在了小腹上。她转念一想,捏起那只酒盏,递到方如逸面前:“我不善饮酒,今日方姑娘如此知礼明事,当赏。”
  方如逸也不推辞,立即接在手中,正要饮下,何龄却忽然道:“这是我奉给梁王妃的酒,怎可你来喝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