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PO18文学 > 玄幻奇幻 > 镇龙廷 > 镇龙廷 第151节
  这关系到,怎么插手变法一事。
  他盯着谭维新,缓缓读道:“马足蹴中原,中原墟矣,锋刃拟华人,华人糜矣……”
  谭维新身体狂震,勐然瞪大双眼,不可思议的看着张坤。
  眼泪就流了下来,接着念道:
  “锢其耳目,桎其手足,压制其心思,绝其利源,窘其生计,塞蔽其智术,繁跪拜之仪。以挫其志节,而士大夫之才窘矣,立着书之禁,以缄其口说,而文字之祸烈矣。”
  他念了几句,又回过神来,一把抹去泪水,急急问道:“张师傅可是认得贱内?怎生,怎生……”
  他想问的是,张坤怎么就知道他锁在故里居处,藏得严严实实的日记。
  对,谭维新是写日记的。
  死了许多年之后,还会流传出去。
  他刚刚求学那会,一腔热血,满腹志向。
  把自己的愤慨和怒火,理想和信念,写在日记本上,藏在谁也找不到的地方。
  当然,这些东西,自然瞒不过枕边人的。
  如果说,有谁会知道其中内容,那么,绕不过妻子李润。
  张坤的第一句话,其实说的是当初蛮人入关,杨州十日,嘉定三屠,挥刀霍霍向汉人的悲惨情景。
  留发不留头,杀人如猪狗。
  这都是刚刚开始。
  后面的温水煮青蛙的种种措施,才是汉人血性全无,最后彻底奴化的原因所在。
  那就是“钳制汉人的思想,让一切跪拜礼仪变得极为繁琐,消减华人尊严和志向……并且,还对着书立说,平日里的一些谈话,全都严加控制,大兴文字狱。
  你不能说,不能做,天天跪,不读书。
  这样,字也不认得,道理也不懂,历史也不清楚。
  从百姓一生下来,就会被人告知,他们就是老爷们的奴才,生是老爷的人,死是老爷的鬼。
  见到贵人了,要记得下跪磕头,全心奉献……
  否则,就不配活在这个世上,就是浪费粮食,该当活活饿死。
  这就是谭维新当初在自己家里写下的东西。
  对这个朝廷的痛恨可想而知。
  而且,他称呼青朝皇帝为“客帝”,显然并不承认对方是这片土地的主人。
  这本日记,真的暴露出来,别说为官做宰,主持变法事宜,第一个要砍他脑袋的,就是广序帝。
  因为,他其实,才是隐藏得最深的“反贼。”
  试问,这种“反贼”,又怎么会想着让蛮人朝廷变得日益兴旺强大,让其统治地位更加稳固呢?
  他想变法,估计是想着让国家强盛起来,首要第一件事,就是呼吁办学,开民智……接下来修铁路,开矿山,是想从经济上,从底层根子上,让这个国家强大起来。
  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。
  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洋人各国,把这片土地彻底吞了下去吧。
  明明做梦都恨不得把这个朝廷打烂打碎掉,推翻了。
  可他偏偏还不得不出谋划策,帮助朝廷强大。
  这种纠结,让他的行为充满了悲壮和荒谬。
  当被捕之时,能逃走,而不逃,引颈待割,因为,他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。
  只有唤醒后来人,继续走在这条路上,才能看到最终的曙光。
  跟随康北海,倒不是没有理由。
  那位北海先生能聚拢如此多的天下英才在身边,自然是因为,他的主张,其实很不错。
  “拒和、迁都、练兵、变法。”
  这其中,无论是哪一条都挠中了谭维新的痒点。
  尤其是被时人所诟病的迁都之议,更是神来之笔。
  皇帝都迁到海上了,这个朝廷还玩不玩?
  还不是群雄四起,终究会回到汉家统治之中。
  还有,康北海提出务农、劝工、惠商、恤穷,安抚天下百姓,结合开设矿山,修建铁路,开办学校,废除八股等政策。不但说服了广序帝,更是说服了一些有志之士。
  这些人认为,北海先生心怀家国,当能成事。
  当然,主张是主张,行事是行事,并不能混为一谈。
  如今的北海先生,做事就有些让人摸不到头脑了,尤其是提议立宪,与鹰国、花旗、樱花等国建合邦之国,共治神州。
  这种提法一出来。
  两人就渐生嫌隙,暗地里各怀心思了,这一点,张坤算是看出来了。
  “所以,北海先生立宪一事,谭兄是不认同的。因为,若是立宪成功,尤其是在洋人的支持下权归一身,蛮人江山不管如何,国土是否会分裂,总还会稳固数十年,甚至上百年。
  长此以往,天下百姓,日子会过得更苦上许多。
  不但被朝廷压榨,头上更多了一重大山,多了洋人这个主子……这是谭兄万万不愿见到的。”
  张坤叹息,他算是明白了谭维新等人的变法初衷,以及立场如何。
  “那么,左季棠、曾国华等中兴之臣?”
  张坤又问。
  “是我汉族之耻,其罪不赦……”
  谭维新眼里就闪着仇恨光芒,他觉得,别人都在称赞的这些大青名臣,能臣,对自己来说,就是逆臣,是汉人的耻辱,是家乡的污点。
  就是这些很有学问,很厉害的汉人,对蛮人忠心耿耿,把蛮人朝廷整治得蒸蒸日上。
  百姓头顶的那座大山越来越大,越来越重。
  压得人,直喘不过气来。
  “那么,北疆和西土呢?”
  张坤一直好奇对方提议把这两个地方卖掉,到底是出于什么心思。
  “此为蛮人腥膻之地,向来不服管辖,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卖了银子兴我神州,也算不得什么。”
  谭维新理所当然的答道。
  看看,这才是历史的局限性。
  若是在另一个世界,有人敢这么提议把土地卖给外国人,不被人喷得狗血淋头才怪。
  因为,那两个地方属于国家不可分割的领土,谁说卖给外人,那就是卖国贼,会钉在耻辱柱上,永世不得翻身。
  但是,谭维新不一样啊,从这里可以看出,他是坚定的民族维护者,从头至尾,就没把蛮人朝廷当做自己的朝廷,心中只有汉民。
  既然属于蛮人旧地,那卖了也就卖了吧,不可惜。
  “原来如此,广序帝因此就死不得,也败不得,既不能让他大权收拢,也不能让他彻底落幕……”
  张坤眼中精光微闪,算是看明白了谭维新和大刀王五等人的操作。
  如同刀尖上跳舞。
  既矛盾纠结,又义无反顾。
  这也解释了,谭维新、杨深、康怀仁等后来的六君子,为何如此决绝。
  而大刀王五等江湖武人,为何行事首鼠两端……
  时而扶青廷,帮着变法,帮着打洋人;时而又加入义合拳,跟着造反,杀朝廷官兵。
  简直是打成了一锅乱粥,完全看不出具体立场。
  拨开深层迷雾,就可以看得出来。
  这批人,其实心里装的是百姓,护的是神州,并不是蛮人青朝。
  “天下,乃天下人之天下,非一家一姓之天下。”
  他们属于那千千万万汉人奴才之中,提前觉醒的一批。
  这是另一个世界,历史书上没有提及的一些隐秘。
  因为,时代不同,环境不同,意识形态也不一样了。
  那个世界是一个统一而又强大的国家,民族融合,不分彼此,各族人民都是兄弟姐妹。
  谁要是搞对立,那自然是国家的罪人。
  有些事再也不说,有些话,就再也不提。
  讲得太多,有些不合时宜。
  但是,这个时代,这个世界不一样啊。
  张坤别说历史没学好,就算是学好了,他也看不清楚,想不明白。
  直至此时,身处于这个世界,看着与原本世界发展十分相似的人物和现况,才终于理解了……
  原来,自蛮人入关以来,神州百姓,汉族子民,有那么一些人,从来未曾忘记过仇恨。
  一直在暗自积蓄实力,培养杰出之士,意图一举推翻这个异族朝廷,让沦为猪狗的汉族百姓,重新有那么抬起头来的一天。
  这些人有如野草一样随生随灭,并不会记载于历史之中,也没有任何一人还会记得。
  就这么平凡的出生,默默的奋斗,默默的死去。
  把所有想法都藏在心灵最深处……
  或许,就连他们的至亲之人,终其一生,都不会知晓这一点。
  只能从某些人的一生行事轨迹上面,窥见一点蛛丝蚂迹。
  “是,广序帝死不得,也败不得。”